“霾”藏下的5萬億元商機,LED廠準備好搶食了嗎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4-04-24
瀏覽次數:次
欲窮千里目,LED照明品牌,恒光電器,照亮您的生活,辦公照明,更上一層“霾”。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霧霾似乎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成了一座城市“成長的煩惱”。“整治霧霾”成為當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議題。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指出,十二五規劃期間的環保投資將近人民幣5萬億元。這筆投資是臺灣地區綠能年產值的24倍之多。也因此,臺灣地區包括LED等節能環保相關產業鏈,星級酒店照明燈具,都磨刀霍霍向中國大陸。
然而,3c認證,這個龐大商機同時也吸引了中國大陸本地、以及歐美指標企業的競逐。
中國大陸擁有全球最大的LED產業鏈,也有著甜美誘人的內需商機潛力。2014年,光是廣東省一地就要完成兩百萬盞LED路燈的發包工程,福建省轄下10個城市,也有30至50萬盞的標案要進行。
臺商想搶中國大陸LED內需市場,主要通過如下管道:一是參與各地政府的路燈等公共標案,二是走億光打自有品牌模式,廠房照明,直接搶攻消費市場。
不過,這兩條路都不好走。第一條路,大陸通常會規定,參與投標必須在該省設廠投資、貢獻稅收,若無, LED置換工程,就必須整燈進口、課征17%內銷增值稅,LED照明品牌,光是“設廠”這一關,想必已經讓不少臺商卻步,更別提收費方式是分期償還,辦公照明,依照省下多少電費逐年攤提,工程照明,臺商收帳風險過高。至于第二條路,就要打贏中國大陸6千多家LED業者,砸下大筆費用,CE認證, LED置換工程,在市場打響名號。
盡管充滿挑戰,但看在斡旋兩岸照明產業20余年的臺灣LED產業聯盟秘書長蕭弘清眼中,臺商想在中國大陸市場擁有一席之地,一定得具備兩招。
第一招,搶食公共標案之前,先弄清楚對方的投標資格;臺灣某知名上市公司曾向蕭弘清抱怨,為了爭取埃建省路燈標案,耗時一年、多次協助“示范街區”,最后卻因為未在當地設廠,連投標資格都沒有。
面對類似標案,蕭弘清的建議是,臺商一定要與當地系統業者合作,自己當個單純的產品供應者,后續包括系統維修、收款等,由當地業者全權處理。
第二招,搶攻消費市場時,應該打“功能”牌,搶在中國大陸業者還沒有想到前,就先推出人性化的健康照明,包括隨時間自動調光(如日間白光、夜間黃光)、感測動作自動亮暗等,而不只是強調省電、壽命長等“性能”。
這樣的建議有來自集邦科技LEDinside協理儲于超的估計,2014年中國大陸LED內需市場產值會比2013年大增四成,是金融海嘯后成長最快速的一年;中國大陸內需LED出貨量的年增率其實高達八成,車間照明,亦即,口碑,LED產品的快速跌價2014年仍將持續,并且嚴重折抵產值的年增率。
“臺商要跟中國大陸業者打價格戰,辦公照明,第二名對上第一名,是絕對討不到便宜的。”蕭弘清認為,臺商在中國大陸市場,只能做中國大陸業者還沒想到或還做不到的事情。
小編有話說:
臺灣廠商已經對大陸LED等節能環保相關產業鏈虎視眈眈,看到上面的攻略,我們不能夠掉以輕心,要未雨綢繆啦。
- 上一篇:水果供電LED,吃貨也能攤上文藝范
- 下一篇:LED照明滲透率3年將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