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3年LED照明業的“驚嘆聲”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4-01-09
瀏覽次數:次
人在囧途,不堪說;若有言,亦無以對。2013年我們共同經歷了照明企業的倒閉,經歷了走投無路之下老板的跑路,經歷了IPO重啟的困難重重以及重啟之后LED企業無緣第一批的無奈。“啊?又出質量問題啦?”““啊?電纜又被偷啦?”啊?路燈又不給力啦?”“啊……”道不盡心酸,說不完苦惱。
在這歲末年首,我們酌茗靜心,看2013年那些“囧途”與“囧事”,裝修照明,讓它們或多或少敲擊我們的思維,讓我們靜思2014年我們可以“去哪兒”,以至下一個歲末年首我們可以昂首挺胸說“2013年算什么,我的2014年更精彩!”
倒閉
“倒閉”就像田徑場上跨欄比賽的“欄”,跨過2013這一道,短暫地松口氣感嘆這一關有驚無險,但抬頭一看2014這一道“欄”正迎面沖來,又不得不聚首凝神地去跨越……
然而,2013這個浪過后,不少前浪已經“死”在了沙灘上。據統計,這幾年倒閉的LED企業已超過一成,以鈞多立、愿景光電、博倫特、浩博光電、深圳億光、十方光電、古鎮雄記等為關注的焦點。2013年下半年,行業人士大都發出這樣的聲音:“啊?又倒閉啦?啊!”
2013年7月,規模不凡的中山市雄記燈飾廠毫無預兆地倒閉了。一切仿佛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雄記經歷了三段危機:2012年初,有一批數量達到10萬只的驅動電源出了問題,但沒有傷筋動骨;2012年中,由于產品質量太差,出了問題,4個客戶先后不再合作,欠了500萬貨款不還,幸好2012年底完成了銷售任務,雄記才維持了過來;今年2-3月,銷量也很好,但4-5月問題開始凸顯,不斷地出現客戶退貨的現象。供應商透露雄記已生產低端LED燈具著稱,在不顧質量的基礎上拼命壓低售價,最終壓垮了自己。
同樣在7月,深圳億光科技倒閉了。這家提供LED顯示屏及單元板等產品與服務的企業,2013年生產全彩顯示屏在業內反響一般。至于它倒閉的原因,內部員工眾說紛紜,有的說可能是轉型失敗,有的說可能是公司股東關系復雜管理混亂,有的說可能是合作新項目失敗導致其他股東撤資引發財務危機嗎、,有的又說可能是老板讓財務做假賬自己把錢轉走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之所以倒閉,是企業財務危機到了不復之地。
到了8月,深圳十方光電又無奈地被行業淘汰了。行業人士分析指出,十方光電產品價格很低,主要走低端市場,原材料質量難以保證,品質維護不了,不僅沒有給自身帶來經濟收益,還對整個行業市場產生了干擾。有知情人士也進一步解釋道,十方光電走低端路線,原材料質量不好,生產的產品也隨之產生質量問題,客戶就會找麻煩,有的欠款就不能回收,積少成多,欠款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最終導致企業資金鏈的破裂。
繼7月份深圳億光、8月份十方光電倒閉后,又一家老牌LED顯示屏生產企業遭遇行業洗牌。9月下旬,深圳巴可光科技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于9月15日被企業法人劉某抵押給了自然人賀某。該公司員工稱公司解散的緣由是“公司轉讓”,但業內人士則指出,LED產業當初得到政府大力扶持,到處扶持的記過就是產能過剩,有LED補貼政策之前,很多LED企業早就開始倒閉,只是現在有些企業需要轉型走渠道。
除了內地頻繁發生照明企業倒閉事件,寶島臺灣也不乏此類“杯具”。臺灣臺南市南科園區LED廠商晶發光電公司,悄悄結束營業,資遣全部171名員工,已經南科管理局證實,業者已呈報裁員情事。
縱觀2013年這些倒閉的企業,我們發現倒閉發生之前就會伴隨著拖欠供應商欠款、工人工資,每個走向倒閉的LED企業背后都有一座無法跨越的債務大山。注冊資金只有幾百萬,而負債率卻高達一兩千萬,這就是過度利用財務杠桿的表現。這看起來很荒唐,但卻反映了企業存在的三角債務問題,這樣的問題同樣普遍存在于其他LED企業中。以上這些企業尚屬中等或偏上規模,然而它們的腳下,多少不知名小微企業已然橫躺。
這些倒閉企業出現的問題,也是眾多LED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企業不能盲目的追求利潤,要控制好自己的銷售方式,不能過度的放縱自己的工程貸款,在行業內提倡一種健康銷售方式,企業對自己產品的品質和性能負責,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財務負責,對客戶的放款不能太長,控制好自己的資金問題。
跑路
《南齊書·王敬則傳》云:“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今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乃逃避、知難而退之意。商場如戰場,各行各業如無硝煙的戰場,勝者為王敗者寇,勝者,乘勝追擊,敗者,走為上。儼然成商場常見之景。
照明行業是其中一個分戰場,每年不乏落荒而逃的人丁,深圳市億光科技有限公司又要被當做典型例子來講。早在2013年7月深圳億光倒閉之前,6月8日工廠的員工就已經發現企業法人李某消失不見人影, led服裝照明,更不用說能聯系得上他了。到6月17日,工廠基本處于停工狀態。老板跑了,又被抓回來關著,員工難免發出“心如止水”的感慨:這家企業倒閉是必然的了,老板欠了一兩千萬的債務,現在被拘留起來了;工廠也停工了,企業是救不了了。
7月2日,網絡盛傳中山市雄記燈飾廠老板謝某跑路,300多名員工工資未發,款項約100萬元。更慘的是雄記燈飾廠的數十家供貨商,他們被該廠老板謝映雄以空頭支票詐騙的票款多達上千萬元,在謝映雄跑路之后,他開出的支票全部變成了空頭支票,而支付遠期支票似乎已經成為業內潛規則。外界稱雄記燈飾的經營者是謝映雄、謝偉堂兄弟倆,警方隨后對兩人進行追捕。18日,謝偉走進古鎮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向公安機關自首,謝偉稱自己是在7月2日看到情況不妙后,才走的,并表示愿協助警方找尋堂兄謝映雄并勸其歸案。
無獨有偶,7月底,與雄記廠房對門的世豪磊晶LED老板也被曝“跑路”。當時到世豪磊晶廠房追逃貨款的肖先生被告知世豪磊晶的老板李某已經跑路,世豪磊晶也已經注銷,老板換成了之前與李某合伙的趙某,新廠不負責李某的欠款。肖先生發現原來的廠房還在正常運營,生產的產品沒有改變,只是工廠前臺的世豪磊晶標識已經拆除,工廠易主罷了。
安徽森集光電科技光電企業為巨額投資,在鎂光燈下,“森集光電”一度無比耀眼。這公司曾號稱要投資25億元,在蕪湖打造擁有國際最領先技術的LED高科技集群產業園,然而該公司拿地后卻一直未開建,7月18日該公司老總李某某因涉嫌特大抽逃出資案,被蕪湖警方刑拘。
另外一宗是網曝浙江省寧波市宇斯浦老板拖欠員工工資跑路,公司負債超4億,無能力償還,最后宣布解散。發現,目前該公司員工工資已發放到位,后續補償將在兩年內落實。
落荒而逃,是人在走投無路時候的本能,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做法,雖能暫時躲避風頭,但并非一了百了。“跑路”是多數小企業無法再經營下去的最后手段,他們本身也掙扎在生存線上。從2013年這些跑路的老板身上,我們可以總結出一種現象,這些“老板”都是小老板,他們以低價產品吸引客戶,賺短期的錢,為此不惜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蒙騙客戶。這樣的做法不僅沒能給自己加贈財富,搞不好還落得“身敗名裂”的田地。
最好的辦法仍是有業界良心。做生意就是要誠誠懇懇、腳踏實地、恪守誠信,那些百年基業,哪個能離開誠信與踏實經營?倘若想要在照明行業以低價殺出一條血路,就要做好他朝倒在血泊中的心理準備。經營物劣價廉的生意,打亂市場秩序,陷入價格戰的企業,注定會在商場上跌個頭破血流,傷人,亦傷己也。
IPO
IPO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縮寫,即首次公開募股,指一家企業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后,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IPO后會成為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30日中國證監會突然宣布在2014年1月份重啟關閉了近半年之久的IPO。83家已過會企業中有9家屬電子行業,其中3家屬于LED產業的企業。三家已經過會的LED企業有: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木林森、廣東金萊特電器;其中,深圳市艾比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LED全彩顯示屏和LED照明產品,木林森主營業務為led封裝及LED應用產品,廣東金萊特電器主營業務為可充電備用照明產品和可充電交直流兩用風扇。
對于IPO重啟對LED行業的影響,多位分析師認為,短期看利空,中長期看將會出現分化,像對于封裝和LED應用的產業鏈來說,由于技術壁壘不高,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具有垂直一體化的企業將會在競爭中勝出;對于像龍頭三安光電和德豪潤達兩企業來講,具有產能和技術壁壘,將會在LED行業中受益。
- 上一篇:深度剖析:飛利浦后續是否可能控股晶元?
- 下一篇:產銷兩旺 LED或成春季攻勢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