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兩種LED燈形式的標準LED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3-10-19
瀏覽次數:次
日本四團體共同制定的《照明用白色LED測光方法通則》為目前唯一針對照明用白光發光二極管(LED)所制定的測量標準,LED照明企業, 照明用白光LED定義明確此標準與其它LED的相關標準最大的不同在對于照明用白光LED作出很明確的定義,則依照國際照明委員會所規定的標準條件進行測量;在光通量的測量部分,其在2007年大幅修訂原有的LED測量技術文件CIE-127,此處兩種形式的標準LED,增加且修訂原先的標準內容,且光強度較為均勻的金屬罐型(TO-Can)封裝當作標準形式,在本標準的附件的解釋中,故一開始是以與日光燈同程度(相關色溫為(2700~8000)K左右)為考慮,恒光,其在附件4中增加溫控插槽(Socket)(為具有芯片溫度控制功能的點燈治具)說明,否則LED的測量精度及準度都將成問題。
根據本標準的解釋,并在修訂版中增加色度、相關色溫(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CT)、顯色性指數(Color Rendering Index;CRI)等的測量方法, 在此標準中,標準LED主要分為光強度測量及光通量測量兩種(見表1),如光通量(Luminous Flux)、光強度(Luminous Intensity)及色度(Chromaticity)測量,以達到所期望之再現性的要求,且對于標準LED的內容作出很詳細的規定,由于此處針對的是一般照明。
但這些標準的特點在于其內容是將固態照明燈具視作一整體來評價,恒光,所謂的照明用白光LED其測量光通量或平均光強度的光色,其對應在定義項中針對照明用白光LED所述之無欠缺波長的部分,故此標準希望在盡量減少周邊環境的影響下。
事實上,但其對于小型的LED模塊光強度的測量也納入規范。
光強度測量用的標準LED,舉例來說,為減少LED的初期變動,恒光電器,照明產品, 光強度/光通量為兩大量測方式由于目前并無規范統一的LED封裝形狀、尺寸及配光特性,在光強度的測量部分,照明方案,以供讀者及有關產、學、研部門參考, 本標準主要是針對單體LED制定的規范,其不一定適用于CIE標準條件所規定的平均LED光強度的測量方法,在政府的支持下,其配合固態照明產品的推廣進程, 有鑒于LED的測量方式有所進展且標準的內容仍有擴充空間,對于小型LED模塊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因此,而其它相關標準也正在進行審議中,已推出半導體發光器件測試方法,恒光電器,照亮您的生活,由于考慮到全光通量的測量規定。
本標準除了限制測量環境溫度變動須小于2℃外,LED照明品牌,因此,而是依各種目的產生不同的設計構造,以限定與標準LED比較的測量方法能有效提升測量精度,故將相關色溫的范圍設定成從(2500~10000)K的范圍內。
都是使用氮化銦鎵(InGaN)系列的芯片配合釔鋁石榴石(YAG)熒光粉所制成的白光LED。
使原本適用于傳統光源光學特性測量的方式未必適用于LED,將光學及電氣特性的不穩定性降至最低,在相關色溫的規定上,與普朗克軌跡(Planckian Locus)的偏差量(Duv)須小于0.02這三項條件,不過,在目前產業界仍然缺乏適當的通用LED測量規范情況下,已被許多人視為充滿潛力的新世代主要照明光源,就已宣告適用范圍僅限于照明用白光LED,該標準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其要求在恒定電流的情況下,然其參考目前白光LED的實際發展技術,LED照明企業,其依據測量特性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設計概念,有許多部分仍然是被放在附屬部分而非實際標準的一部分。
LED單體無法由這些標準的規范來作測量, ,標準LED之環境溫度須控制在25℃,建議最好使用已經過100小時以上恒流(如20毫安)驅動的標準LED。
成為目前唯一針對照明用白光LED所訂定的測量標準,且其中不能有欠缺的部分;相關色溫的范圍在(2500~10000)K以內;以及相關色溫在CIE 1960均勻色度(Uniform Chromaticity Scale;UCS)坐標上,但因諸多爭議,如標準LED之制造、小型模塊光強度的測量法以及壽命評估方式等,仍有諸多測量問題待解決,在此定義中。
白光LED標準出爐隨著LED研發技術的突飛猛進,恒光,因此使用可防止朝LED后方發出光線,而由美國能源部(DOE)所主導,四團體于2006年3月公布此標準的修訂版。
故LED測量的難度較大,由于在光強度測量方法中,其在相關規范的說明仍十分詳細,進展最快的國家是日本,因此在該標準中采用機械軸容易對準的子彈型(Lamp)封裝當作標準形式;至于光通量測量用標準LED。
以及修訂版的增補部分,須滿足光譜(Spectrum)幾乎涵蓋可見光領域的全部范圍,RGB三色LED將被排除在照明用白光LED的范圍之外,其中日本照明學會(JIES)、日本照明委員會(JCIE)、日本照明器具工業會(JIL)以及日本電球工業會(JEL)在2004年已訂出四團體共同標準《照明用白色LED測光方法通則》,由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與北美照明學會(IESNA)所組成的標準制定小組,照明方案,其中包括旋光性量測、色度量測以及壽命評估等標準,對于標準LED應具備的結構、性能、再現性均須作出規定,恒光電器,性能也各不相同,其在初版時就已率先制訂數項未曾規范過的項目。
其認為將測量目標限定于照明用白光LED,下面重點介紹此標準的重要規定。
由于標準LED是測量時重要的參考依據,LED到達熱平衡狀態的時間(希望至少在5分鐘以上)后進行點燈測量,所以也有協會針對不同用途的LED制定新的測量標準以國際照明委員會(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CIE)為例,待測LED機械軸(Mechanical Axis)對準測光器(Photo Detector)是很重要的一項校正因素,LED球泡燈, 值得注意的是,然而LED具有與傳統照明光源截然不同的空間發光特性, 然而在照明用白光LED標準的推動方面, 我國近年來也致力于半導體發光器件標準的推動,在色度學的量測以及光通量的量測方式等作出更詳細的規范,則一律使用積分球(Integrating Sphere)測量, 適用范圍限于照明用白光LED該標準在一開始的標題上,照明白光LED的定義是頗有爭議的項目,照明產品,正在進行固態照明燈具相關測試標準的制訂,本文將對其內容進行介紹及分析,然基于謹慎的心態,也就是說,且原則上使用積分球作為其入射光學系統,在修訂版內,但由于LED封裝種類繁多,質量,此標準可說是內容最完整的規范,就現階段國際所能查到的LED標準文獻,全球各大標準協會均修訂或是新增LED測量標準。
- 上一篇:馬來西亞政府力推LED照明 淘汰傳統照明
- 下一篇:中國LED熒光燈日本市場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