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LED企業專利風險及對策解析
文章來源:恒光電器
發布時間:2013-11-24
瀏覽次數:次
自2003年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以來,我國的LED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包括半導體照明外延片的生產、芯片的制備、封裝以及產品應用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區域布局上形成了多個半導體照明產業聚集區、產業基地和試點城市。20多家研究機構、4000多家企業參與其中,專利申請量也逐年迅猛增加。
自2003年啟動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以來,我國的LED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包括半導體照明外延片的生產、芯片的制備、封裝以及產品應用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區域布局上形成了多個半導體照明產業聚集區、產業基地和試點城市。20多家研究機構、4000多家企業參與其中,超市照明,專利申請量也逐年迅猛增加。從國家政策、產業鏈的發展、企業的參與程度以及專利申請情況來看,我國LED產業似乎前途光明。但是,從專利布局、核心專利的分布以及近年來LED行業的專利糾紛來看,我國LED企業在專利保護方面又面臨著很大的風險。
一、風險來源
如同DVD在中國的發展歷程,LED產業關鍵技術大多掌握在國外一些大企業手中,在國內的發展初期,因為產業培育等因素,行業發展相對平靜,同時風險也在孕育,當發展到一定的程度,風險也逐漸顯露。具體來講,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
1.中國LED企業核心專利缺乏
截止目前,我國在LED技術方面擁有的專利數量排在世界前5位,但是發明專利少,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比例高,在藍光、白光、MOCVD等關鍵技術上核心專利缺乏,這直接導致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和議價能力的不足。
2.專利申請質量不高
部分涉及底層的核心LED專利申請主要來自于科研院所,企業的大量申請主要在封裝和應用領域。作為市場的主體,企業自主專利較少,產學研合作松散,整體上專利轉化效果低,且降低了企業運用專利進行風險抵御的能力。
3.企業專利人才不足
專利申請的質量不高且專利分析和戰略布局能力尚有欠缺從專利審查情況來看,有部分有前景的專利因為撰寫質量不高,或答復水平不夠,而導致喪失全部或部分權利。也有發現企業在專利申請之前未進行申請前的檢索和分析,盲目申請,事倍功半,未起到有效保護自己權益的作用。
4.隨著中國LED企業的發展以及市場的開拓,國外LED巨頭在中國的發展已經從專利布局階段進展到專利進攻階段
當前,一些國外知名企業,3c認證,已經在中國進行了較為完善的專利保護工作,隨著美國“337”的不斷增加,以及部分LED收費聯盟的進入,我國LED企業面臨的生存風險越來越大。例如:飛利浦于2008年推出了LED燈具和光源許可計劃,該計劃包含在33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近1500項專利,其中授權專利1000余項、未決專利400多項,根據該計劃,飛利浦通過專利許可的形式為企業提供LED技術和解決方案專利組合,以用于通用照明、建筑照明、娛樂照明以及劇院照明等領域的LED品牌燈具和光源。該計劃中包含了在中國的135項專利,占第三大部分,可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截止2013年5月,飛利浦已經與300家企業簽訂許可合同,其中就包括10余家中國企業。該種方式使企業獲得了技術支持,同時,也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壓力。隨著中國市場的發展,這種專利使用費帶來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